西青区王兰庄村:传承红色基因 谱写乡村振兴新华章-威斯尼斯人wns145585

您当前的位置 : 威斯尼斯人wns145585-正版威斯尼斯人8206下载安装 >> 新闻 >> 综合
西青区王兰庄村:传承红色基因 谱写乡村振兴新华章
来源:西青信息港 作者:赵玮 王艳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19-10-22
内容提要:自1936年王兰庄村成立了天津郊区的第一个党支部以来,这个村子不仅见证了祖国70年来的发展变化,更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完成华丽转身,走上了腾飞之路。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小村庄发展成为如今物阜民丰、幸福宜居的美丽乡村,王兰庄人用自己的双手改写着自己的历史。

  自1936年王兰庄村成立了天津郊区的第一个党支部以来,这个村子不仅见证了祖国70年来的发展变化,更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完成华丽转身,走上了腾飞之路。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小村庄发展成为如今物阜民丰、幸福宜居的美丽乡村,王兰庄人用自己的双手改写着自己的历史。

  一走进王兰庄村村民史树楠的家,宽敞明亮的居室环境映入眼帘。史树楠是1949年生人,今年已经70岁了,和老伴看看电视,时而分享一下智能手机上的有趣视频,逗逗身旁的宠物是生活最大的乐趣,老两口享受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中的闲适和安逸。回想起村里过去的穷日子,再对比如今的幸福生活,史树楠感慨万分。

  王兰庄人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直到1978年,郭宝印成了村里的党总支书记,这种情况才开始有了转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他带领村里人一起创业,办起了一个小型拔丝厂,王兰庄村从此走上了致富路。在随后十年间,津兰化工厂、津兰电缆厂等一个个优秀企业相继成立,村里的经济状况也逐步发生了改变。

  王兰庄村党总支书记郭宝印说:“改革开放前,村里只有农业,当时村总收入几十万,人均收入160块钱,改革开放后开始做工业,涉足化工、制药、橡胶、塑管四大行业,最多时村里有25家企业。随着时代发展,村里产业转型为服务业,现在村人均3-4万,总收入一亿,其中有40-50%都拿出来投入民生。

  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王兰庄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关闭了一批污染大、科技含量低的企业,转型向服务业发展,着力打造了温州国际商贸城批发市场,投资参股京万红药业、滨海联投等绩优企业,创新培育新动能。  

  自王兰庄人自主创业以来,村民收入节节攀升,家家户户都搬进了楼房,在物质充足的同时兼顾精神文化发展,村里建起了梁斌文学馆、“一二·九”运动纪念馆等文化中心,并成立多支文体活动队伍,组织文化活动,提高村民素质。

  回顾过去70年来的腾飞之路,面对未来,王兰庄人信心百倍,他们将继续努力把王兰庄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西青的一颗璀璨明珠。

原标题:西青区王兰庄村:传承红色基因 谱写乡村振兴新华章
相关新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