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刚过,春耕生产正式拉开序幕。请随记者走进国家粳稻中心,一起了解高科技育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工作人员播撒的水稻种子,非常了不起。它们是刚刚从海南的南繁基地空降到天津,由国家粳稻中心主任华泽田教授的带队,加代繁育出来的小站稻新品种和新资源。
40天过后,这些种子将成长为茁壮的秧苗,继而移栽到大田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插秧。
秧苗们在大田里经过100天左右的风光雨露滋养,将结出粒粒金黄的稻谷,剥去稻壳煮熟,就是我们香喷喷的大米饭。
国家粳稻中心以名特优粳稻为特色,开展新品种的选育、种子生产、种子销售和技术指导的育繁推一体化服务。中心在粳稻尤其是杂交粳稻领域综合实力国际领先,研发了适宜全国不同粳稻区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百余个,还有唯一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粳稻品种,被列为天津市首批优质小站稻推介品种。
今年,6000余份育种资源在种植在西青育繁种基地的科研田里,通过科研人员的杂交、检测、筛选,一批批米质优良、产量突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品种将持续推出。
在科研田的另一端,是生产部的种子繁育基地,科研团队培育出的优良品种传递到生产团队的手中。在未来日子里,它们将经过一个生长季的田间生长,再进入到加工车间,经过风筛、除芒、初轻选、比重选、色选、谷糙分离、定量包装等多道工序把关。
最后,这些种子将被输送到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新疆和宁夏多地,保障各个粳稻区春耕种子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