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记忆:毛主席来到王顶堤-威斯尼斯人wns145585

您当前的位置 : 威斯尼斯人wns145585-正版威斯尼斯人8206下载安装 >> 新闻 >> 综合
珍贵的记忆:毛主席来到王顶堤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作者:蔡莹莹 李妍 霍健 李雪娟 编辑:韩璐 日期:2019-08-09
内容提要:“2018年,西营门街王顶堤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3亿多元,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也是在这一年,村里自己投资建起了700平方米的村史馆。村史馆里不仅陈列着过去村里的老物件、老照片,还有通过当下流行的新技术展现王顶堤未来发展的vr视频,新老交替在这个展馆里碰撞出精彩的火花,吸引着人们前来参观。”

王顶堤村新貌

  “2018年,西营门街王顶堤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3亿多元,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也是在这一年,村里自己投资建起了700平方米的村史馆。村史馆里不仅陈列着过去村里的老物件、老照片,还有通过当下流行的新技术展现王顶堤未来发展的vr视频,新老交替在这个展馆里碰撞出精彩的火花,吸引着人们前来参观。”

  近日,记者听说这个村史馆里有件“镇馆之宝”,而王顶堤村的“致富经”就藏在这些“宝贝”里。是什么宝贝?这个村的“致富经”又是什么?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了该村史馆准备一探究竟。

王顶堤村旧貌

  王顶堤村的“致富经”

  王顶堤村经济的发展,就如同这夏日里火辣辣的太阳一样,充满了力量和朝气。村集体经济日益壮大,村民安居乐业,民风村风淳朴和谐,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村史馆里的“镇馆之宝”也看了,但村里的“致富经”又是什么?这时,李振旺又卖起了关子。

  紧接着,他带着记者走出了村史馆。

红旗农贸批发市场

  夏日中,红旗农贸批发市场里,带着海味的水产、散着果香的水果、买家卖家的讨价还价声、进进出出的车流人流……给这个闷热的天气增加了许多活力;王顶堤商贸城里,商户们打理着门店,前来上货、购物的买家已经开始挑选着心仪的物品,新一天的买卖开始了;兴达配货交易中心,装卸工已经把最后一箱货物搬上车,一辆辆满载着货物的卡车井然有序地驶出园区,准备奔向全国各地……

  李振旺带着记者,穿梭在红旗农贸批发市场、王顶堤商贸城和兴达配货交易中心里,盘点着村里的“家底”。李振旺望着村里的这些资产,盘算着下一步怎么把村里的这些“家底”变得更厚,怎么让村民从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当年,毛主席给我们指出了‘组建起来,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理解就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让大伙一起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我们村的‘致富经’。”李振旺终于向记者公布了答案。

村民加入“光明之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村史馆里的“镇馆之宝”

  走进村史馆,厚重的历史感迎面扑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妇女干活时围的头巾,过去王顶堤的“三件宝”挎筐、皮叉、半截袖的小棉袄,只有十寸的黑白电视机……看着这一件件带着历史温度的展品,记者开始和王顶堤村党委书记李振旺算起了这个村子脱贫致富的时间账。

  纵观王顶堤村的发展史,记者发现有一个时间节点十分重要,那就是1956年1月12日,这一天给王顶堤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目标和希望。此后,王顶堤人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埋头苦干,这个村也开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天发生了什么?是谁带来的新目标和新希望?

  “要想回答这些问题,我得先展示一下我们的‘镇馆之宝’。”李振旺向记者卖起了关子。这时,他拿起了遥控打开了墙上的大屏幕,伴着播音员振奋人心的声音,一段毛主席视察王顶堤村的视频映入了记者的眼帘。“这就是我们的‘镇馆之宝’。1956年1月12日,毛主席来到我村视察,亲切接见了当时村里的村干部,询问了我们村合作化运动和农民生活情况,指出了‘组建起来,共同富裕’的目标和道路。毛主席视察后的第三天,我们村的‘光明之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村里开始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李振旺接着说,“这段视频只有13秒,但是对我们来说非常珍贵。因为当时村里只有一张毛主席视察我们这里的照片,我们也没想到竟然会留下视频资料。这段视频是2001年,我在延安时发现的。当时,我们正在观看毛主席视察的视频,突然听到‘王顶堤村’这几个字,我兴奋极了,心想一定要得到这段视频,拿回村里留作纪念。后来,几经波折,我们终于得到了它。现在,我们把这段视频放在村史馆里播放,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们村一定要继续坚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齐心协力为村民谋福利,让村民们共享村集体发展带来的红利。”

  一篇报道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为什么当年毛主席会选择来王顶堤村视察呢?对于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李振旺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报纸的复印件,上面有这样一篇报道。

  “全村几年来,盖房约300多间,一九五四年冬季和一九五五年春季盖了一百六十多间,而且多是砖房。购买了收音机一百二十七台,自行车七十多辆。皮鞋六十多双,毛衣毛裤共六十三身。男女青壮年几乎每人都有一身绒衣。热水瓶和手电,更为普遍。家家户户大量添购的家具、桌子、柜子等等,日益增多……”在1955年6月的《津郊农村小报》刊登的《西郊王顶堤乡王顶堤村 几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当时的一位记者对王顶堤村以及村民生活进行了一段这样的描述。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王顶堤人开始兴修水利,调整疏通河道,修堤打埝,土地连片,改良盐碱洼地,开荒拓田,使耕地增加,土质变优,旱涝均有较好收成。“我们村当时农业发展得还可以,村民生活也比较富裕了,那篇报道写出了我们村当时真实的状况,也指出了我们村存在的一些问题。毛主席就是因为看了这篇报道,才来到我们村视察的。”李振旺向记者解释。

  当时,谁也没想到,这篇报道竟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更没人想到,毛主席因为这篇报道来到了这个村里视察了。

毛主席在王顶堤村视察时的照片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毛主席的到来,对王顶堤村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也一直激励着王顶堤村的干部群众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王顶堤村踏上了发展转型之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王顶堤村真正打破了以发展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走上了农、工、商并举的轨道。上世纪80年代,王顶堤村的领导班子带领村民更进一步地继续走着共同富裕的道路。不仅整合了农业生产,还相继兴办起硫酸镍厂、织玻璃纤维布厂、拔丝长、驼绒厂、服装加工厂、纸盒纸箱厂、红旗蔬菜批发市场、王顶堤水产批发市场等多个村集体经济实体。

  1995年王顶堤村又成立了集团公司。也是从这一年起,该村三年实现总体经济实力翻三翻。其中,下属32个经济实体,其中第三产业企业19个,工业企业13个。尤其八大批发市场较为突出,形成王顶堤市场群,总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年交易额45亿元。红旗农贸批发市场为全国十大批发市场之一。天津市兴达配货交易中心,成为贯穿南北、西进东出的物流中心。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资源的逐年减少正严重制约着王顶堤的长远发展。王顶堤村提出不仅要为当代负责,还要为子孙后代负责的目标,不仅要为后代留资金,还要留资产。1994年以来,除了国家征用土地外,不仅坚守本村土地不出让的基本原则,而且还积极向外购置土地,以增加本村可控土地资源。1996年投资3000万元购买了位于南开区长江道自行车零件厂;1998年,投资840万元购买了天津高科技园区24亩土地使用权;1999年投资2400余万元购买了位于静海县界内隶属于廊坊农场局的5000亩土地的永久使用权,建成了国际级农业高科技示范区;2004年又购买了位于杨柳青镇北红旗砖瓦厂的500亩工业用地,依托该地块已建成王顶堤新的兴达配货交易中心,并成为贯穿南北、西进东出的物流中心。这些土地资源,为王顶堤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资源。

  同时,善于思变的王顶堤人发现,特殊的地理位置,让该村发展市场业和三产服务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结合本村实际,他们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由最初的“一二三”调整为“三二一”的产业发展定位,制定了优先发展三产、做强二产的发展思路。事实证明,这种定位是对的。他们又以500亩红旗农贸市场群为依托,吸引更多的优质电商平台等进驻。王顶堤商贸城吸引万隆大胡同、北京动批精品服装城等大型商户,3万平方米家居建材城,双层仓储配套全部投入使用。兴达配货二期、南开工业园投资改扩建、王顶堤驾校迁址新建高标准训练场地、蓝馨大厦整合清理实现整体出租等多领域投入,带动了全村经济实现了更好更快发展。

王顶堤商贸城

新建的王顶堤村党群服务中心

  2018年底,村下属企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村集体年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递增。

  随着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改善村民住宅条件已成为村党委和全体村民的共识。从1993年开始,王顶堤村进行平房改造,每家每户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愿望。到2012年4月王顶堤村启动了总投资28亿元,建设新的村民住宅楼项目。直到2018年新型现代化高档村民住宅楼工程全部建设完成,再一次提升改善了村民生活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全村共有5427名村民享受这次拆迁安置房分房福利。

  “我们现在日子过得真的别提多舒坦了,村里分的房子宽敞舒心,村民待遇也特别多。年轻人安心出去工作,老人退休在家可以参加个舞蹈队、合唱队,日子每天都过得很开心。村里总是想方设法为我们着想,在新的党群服务中心里给我们村民安排了可以使用医保卡的诊所和药房,还配置了日间照料室、图书室、活动室,生活特别方便。”村民赵大娘喜滋滋地对记者说。

  那天,毛主席来到了我们中间

  那天都发生了些什么?毛主席坐在他们中间都说了些什么?都有谁被接见了?

  “当时,被毛主席接见的是我们当时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村长和几位委员,一共5个人。现在只剩下陈玉兰和徐茂芬两位老人了,都已经80多岁了。但是,他们精神头很好,讲起毛主席来我们村视察时的情景,很多细节,还特别清楚。”李振旺说。

  说着,李振旺带着记者来到了村史馆旁边的党员活动室。透过玻璃门,记者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手里拿着一张照片,声情并茂地在为几个年轻人讲着故事。李振旺悄悄对记者说:“这位大爷叫陈玉兰,他就是当时被毛主席接见的几位支委之一。现在老爷子就是在和村里的年轻人讲毛主席来村里视察的故事。他手里的那张老照片,就是当时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上面还有他呢。”

  随着陈大爷精彩地讲述,时钟也被拨回到1956年1月12日的上午。

  那天上午,村里正搞冬季积肥,全村正投入到冬季生产中。村党支部书记邓秀俭、副书记郭景山、村长徐茂起、团支部书记陈玉兰正着手准备义务征兵工作。

  九点多钟,到户里收集群众编织的捕鱼工具捞盔的生产大队长杨起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大队部,向大家讲:“毛主席来了,咱们得赶快迎接去!”当时,所有人都不相信,半信半疑地说:“毛主席在北京,主席这么忙,能到咱们村来吗?”杨起发急得直跺脚,焦急地说:“真的!毛主席真的来了!再晚一点儿,毛主席就到咱大队部了!”大家看到杨起发急迫的表情,才意识到毛主席真的来他们村了。于是,大家马上把桌子上的征兵宣传标语赶紧收拾好,跑到大队院外,往北一望,看见毛主席正朝大队部走来,当时邓秀俭、徐茂起、陈玉兰急忙跑上前一一与毛主席握手问好。

  待大家把毛主席让到大队院内后,他一眼便看见满身泥巴的郭富安,和蔼地伸手和他握手,郭富安因满手的泥浆就慌忙地向后退,一直退到党支部屋内,在党支部办公室里间,郭富安无处躲,毛主席伸手握住郭富安的手问好,郭富安慌忙地说:“毛主席,我不敢和您握手,我手太脏。”毛主席慈祥地说:“我不嫌脏。”身旁的邓秀俭、徐茂起介绍:“他是劳动模范。”毛主席微笑着说:“我看他也像个劳动模范。”原来,毛主席比大家想象中还要可亲可敬。这时,村民们已经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了大队门口,把那里围得水泄不通,大家争着想看毛主席。

  此时,毛主席亲切的讲话,使屋内顿时充满欢乐的笑声。就这样,大家之间的交流与谈话在一片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了。毛主席询问全村的经济情况和群众生活的情况,村干部都轮流做了汇报,当听到全村不论老少都一律记死工分时,毛主席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毛主席问:“这样合理吗?”

  他们答:“不合理。”

  毛主席又反问:“不合理怎么办?”

  大家解释:“我们又采取‘死分活评’的办法。”

  毛主席又问:“什么叫‘死分活评’?”

  他们继续解释:“就是按干活的多少来定分,按劳取酬。”

  就这样的一问一答中,毛主席细致地听着大家的汇报,不时地点头表示满意。

  与此同时,当时的妇联主任徐茂芬也闻讯赶到大队,她扒开大队门口的人流便进了屋里。短暂的问候后,毛主席问:“你今年多大?”徐茂芬答:“今年22岁。”毛主席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又说:“你领导老太婆行吗?”由于当时心情激动、紧张,毛主席的问话徐茂芬没听懂。在场的人又重复讲:“毛主席问你领导老太婆行吗?”徐茂芬听懂后回答说行。毛主席又问大家:“你们现在学习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学习,现在正上夜校呢!”毛主席郑重地说:“不但学,还要努力地学。”

鲜花绿植映衬下的王顶堤花园小区一角

村民在新建的小区里健身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着,视察后,毛主席根据王顶堤村的工作还作了重要批示,指出了“组建起来,共同富裕”的目标和道路。此后,全村掀起合作化高潮,生产有很大进步,村民生活逐步提高。

相关新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