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关于清明节祭祖扫墓的由来,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士甘焚死不公侯”的孝子介子推而设,在这一天里,各家各户不可举火烧食,只能吃已经做好的冷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寒食节也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我国传统中,寒食之后重生新火,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度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在怀旧悼亡的同时,求护新生,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便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文明祭祀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们摒弃传统烧纸焚香的祭祀方式,通过鲜花祭祀、网络祭祀、音乐祭祀、植树祭祀、家庭追思会等绿色环保的方式祭奠先人、寄托哀思、怀念亲友,这不仅能够更好地悼念逝者,同样也会为我们的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